.

调优结构效益高生态种养前景广记安徽省

景田种植家庭农场成立于年10月,农场主李玲是一名“80后”。年她毅然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机会,来到丈夫的家乡安徽省和县,先后流转石杨镇新农村、绰庙社区8个自然村多亩土地,从事有机水稻、优质龙虾、水生蔬菜等种养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通过多年的实践,农场摸索出了生态种养、多元立体经营的发展模式,年产值达万多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农场先后获得“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省级粮食提质增效示范片”“马鞍山市蔬菜种植标准园”“马鞍山市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市级优质粮油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

一、坚持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

农场扎实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

一是制定技术规程。农场邀请市、县行业技术专家,组织生产技术力量,结合产业现状、优势和特点,分别研究制定了《稻虾健康养殖技术规程》《莲藕生产技术规程》《藕田套养泥鳅健康养殖操作规范》等标准化种植、养殖技术规程。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结合行业特点和农场实际,制定完善《生产管理制度》《投入品管理制度》《饲料管理制度》《渔药管理制度》《无公害水产养殖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土、肥、水管理,规范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

三是落实岗位责任。建立健全农场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奖惩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技术规程运用、管理制度实施到位。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落实专人负责,认真填写《农业投入品记录》《销售记录》《用药记录》,完善生产档案系统。实行生产、销售全程管控,做到记录结果详细,全程监测、动态管理。

二、坚持科技化引领,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一是精选新品种。农场通过引进推广二级以上米质水稻品种Y两优,加快调整种植结构,年获得有机稻认证。

二是推广新技术。农场在有机稻种植过程中,应用种植紫云英和猪羊粪便堆沤发酵的绿肥技术,有效改善稻米品质,每亩增加收入元以上。实施稻、渔、鸭绿色生态种养技术,充分发挥鸭子在稻田里解毒禽、杀虫禽、除草禽的清道夫作用。

三是注重科技研发。先后申报与水稻和蔬菜种植、龙虾养殖相关的11项发明型、7项实用型专利,已有3项发明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获批。

四是不断学习提升。农场注重与省、市、县农业科技部门加强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每年定期组织农场人员开展学习和技术练兵,增强创新意识,提升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年,农场先后到浙江省和省内水产养殖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的种养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

三、坚持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农场先后投入多万元购置无人机、插秧机、打田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化装备10台(套),广泛开展农业机械高产示范栽培、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农场龙虾养殖全程采用无人机投放饵料,水稻种植全部采用机耕机播机收,开展机械化病虫草害防治。目前,农场产前、产中、产后80%以上农事实现机械化操作,有效降低了劳动用工成本,节本增效达20%。通过对稻田实施简易工程化改造,打造了稻鱼共生、机艺融合的高标准、高质量示范基地,其中,高产连片池塘亩、稻虾鱼共养基地亩、绿色水生蔬菜种植基地亩、有机水稻基地亩。

四、坚持品牌化发展,完善追溯体系

一是打造良田。按照国家高标准农田的标准改造农田多亩,对场区内的进排水渠道进行疏通,清理进水渠1米,开挖排水渠0米,建设农场内部水净化循环系统。农场种植区域所有用水通过进水渠道层层过滤后进入沉淀池,定期撒入生石灰粉消毒杀菌后使用,养殖废水进入水质净化渠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二是培育优品。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莲藕—泥鳅—鱼共育、稻—鱼—鸭共生和有机稻绿色生态种养模式。注册了“稻力”“戴府良田”“良田景园”等商标,加大农产品展示展销、品牌推介、农超对接力度,利用新农直报、益农信息社平台载体,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市场知名度。

三是全程追溯。农场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严格遵守有关检验检疫法律法规,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组织生产,不使用违禁饲料、药物、添加剂。农场生产的产品信息接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通过扫描包装上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