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合格评定基础:
1、合格评定“定义为,"涉及产品、过程、体系、人员或机构规定要求得到满足的证明”
2、本国标准没有规定合格评定的界限,已保持其灵活性。
3、合格评定活动可以是认证、认可、检验(也称检查)、检测、校准、供方合格证明(申明)。
认证也衱称为注册,是证实-个对象符合特定的标准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第三方证明,认证是与产品、过程`体系、人员关的第3方证明。
检测是按照程序确定合格评定对象的个或多个特性的活动。
服务是过程输出的一种形式,至少有一项活动必须在组织和顾客之间进行的输出。服务的主要特征是无形的
4、质量技术基础被称作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质量基础设施有三个要素:计量、标准和合格评定。
5、认可是一个权威机构对合合格评定的能力的评价
6、合格评定的对象: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人员、过程、机构、其它。
在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中将服务业确定力: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分配件服务业和由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四大类
管理体系是指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管理体系要素规定了组织的结构、岗位利职责、策划、运行、方针、惯例、规则、及实现目标的过程。
以及实现目标的过程。
过程是利用输入实现预期结果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
其他合格评定的对象,例如碳足迹、碳核查、温室气体、水足迹、节能、新能源等
7、与认证有关的六类人员:认证方案制订人员、认证方案管理人员、认证申请评审人员、实施认证的审核或检查人员、认证人员能力评价人员、复核与认证决定人员。
8、合格评定的依据及性质:
合格评定的依据是按规定要求所形成的准则,是“明示的需求或期望”。规定要求可以来自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规范件文件;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节性标准两种类别。强制性标准属于技术法规的范畴,使用强制性标准为依据的合格评定是强制性的合格评定,如CCC认证。
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都是强制性的要求,以技术法规作为依据的合格评定都属于强制性要求的属于强制性的合格评定活动。
其他自愿性/推荐性标准或相关的合格评定程序做准则实施的合格评定都属于自愿性性质的。
9、推荐性标准是自愿的,但一旦被法律法规利规章引用作为符合法规的判决则该推荐性标准的属性就转化成强制性的。
10、合格评定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合格评定建立信任,支持贸易,(合格评定在消费者、制造商和监管者之间建立信任,cong而保证产品、服务符合承诺的要求)
合格评定与生产、生活:
(合格评定可以从源头上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安全、规范市场行为、指导消费者、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合格评定有助于确保供方提供符合承诺的产品和服务或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
面向市场主体引导提质升级,增加市场有效供给。
面向政府部门支撑行政监管,提高市场监管效能。
面向社会各方推动诚信建设,营造市场良好环境。
面向国际市场促进规则对接,提升市场场开放程度
11、合格评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
(一)社会各界对合格评定的需求
如:产品制造商和(或)服务提供者、监管者、出口商、国家之间的需求
(二)合格评定与技术法规
合格评定是许多技术法规管理中的基础活动
(三)合格评定与经济发展
面向市场主体引导提质升级,增加市场有效供给。
面向政府部门支撑行政监管,提高市场监管效能。
面向牡会各方机动诚信建设,营造市场良好环境。
向国际市场促进规则对接,提升市场开放程度
(四)合格评定与认可的关系
认可是对合格评定机构进行合格评定的活动
(五)发展中国家对合格评定的需求
12、为减少合格评定活动对贸易的负面影响,WTO/TBT协议规定了各成员国合格评定的原则。
13、合格评定的六项原则:
非歧视、
遵守国际标准、
统一、
透明度、
协调一致、
有限干预、
14、合格评定的应用:认证活动、认可活动、检验活动、检测活动、核查活动、其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