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江县创新稻田产业模式打造蜀地鱼

  近年来,开江县创新“稻田+”产业发展模式,加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开江县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先后获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和全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年,开江县被纳入全省首批整县推进“鱼米之乡”创建试点示范县之一。

  一、园区化布局建设

  开江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素有“川东粮仓”之美誉,农业基础较好。但传统产业模式下,规模小、农产品质量不可控、农业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日益凸显。开江县积极探索园区集约化发展模式,加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立园”。将全县28.5万亩稻田按照35%的比例保底规划、全域布局,利用讲治、甘棠、任市、广福4个乡镇近30个村的平坝、浅丘地型,按稻田面积50%的比例试点示范,推进建设“稻田+”稻渔综合种养基地8个,辐射带动12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园”。整合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3.56亿元,修建产业大道12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2.96万亩,新建田间道路公里、排灌渠系公里,新改建提灌站16座,园区内田网、路网、渠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完备。

  三是培育新型主体“兴园”。设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万元,引进省内外农业企业在开江成立稻法自然、民生渔业等龙头企业4家。组建开江县职业农民培训中心,联合中化农业MAP技术服务中心,孵化培育各类新型主体71个,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余个。

  二、链条化发展产业

  为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二产连两头不紧密、三产发育不足、产业融合层次低的突出问题,开江县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通过产业链条延伸、产业融合、技术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整合,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一是有机循环抓种养。采取“挖泥成沟、堆泥成基、沟中鱼虾、基上果菜”的方式,大力推行“优质水稻+虾、蟹、鱼”等稻渔综合种养和“种草(菜)、投螺(挂蚌)、稀放、配养、足饵”立体生态养殖“、”微生态零排放养殖,最终形成“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建成“稻田+”核心区2.6万亩、辐射区5万亩。

  二是延伸链条搞加工。以水产、水稻产业发展为依托,与西南食品学院合作开发虾油、蟹油火锅底料等系列产品,建成10万吨大米精深加工厂和大闸蟹、小龙虾特色水产分拣中心、包装车间8个、冷库16座,20万吨粮食仓储项目建成投产。启动建设粮油物流产业园、3万吨水产品精深加工厂、1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饲料加工厂。

  三是扮靓田园增效益。把市场后端消费植入到农业前端生产,建成“田米水乡”、“稻渔之窗”微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牛家坝乡愁记忆大院等景点,大力发展“稻田+”田园休闲体验主题游,常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万元。作为全省4个分会场之一,成功承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先后举办两届中国西部小龙虾美食文化节。

  三、市场化运营管理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面对经营方式单一、强建设弱运营等现实问题,开江县将农业园区运营市场化,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不仅实现示范带动效应,同时提高自身盈利,保证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由公司主导开发建设。引进新农商大平台作为产业运营商,负责园区效益单元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时通过资本入股、作价入股和土地入股等方式,整合各类要素资源,组建开发公司,延链引进缘满集团、中化集团、安徽牧牛湖等企业5家、投资12.3亿元,参与园区开发建设。

  二是引创客参与单元发展。把园区按照50至亩不等的规模,划分为若干效益单元,以“二次发包”的方式,招引创客主体入园、进行孵化,吸引入驻运营平台公司、孵化企业11家,集体经济公司管理人员、农技人员、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等各类创客40余人,示范带动发展种养大户和加工、流通、服务等企业主体50余个。

  三是育品牌抢占市场份额。围绕园区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开江田品”区域公用品牌。“稻田+”有机鱼、稻蛙香米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开江大闸蟹、开江小龙虾”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园区内“三品一标”农产品18个、覆盖率达%。目前,开江“大闸蟹、小龙虾、稻蛙香米”畅销川渝黔滇陕,开江民生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完成了对外贸易备案登记。

  四、多元化服务保障

  为有效解决主体多、管理服务跟不上等难题,开江县坚持把强化保障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在人才、用地、资金等多方面,为园区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强化人才引育。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聘请相关技术骨干作为科研中心的首席专家及技术顾问。采用户口不迁、关系不转、来去自由的人才“柔性”引进模式,引导大学生、农技人员、返乡农民工投身园区建设发展。举办“稻田+”产业、电商运营、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专题讲座,累计培训县乡村干部0余人次、职业农民余人次、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余人次。

  二是强化用地保障。出台《“只征不转“”不征不转“”只转不征”土地利用试点制度》,创新用地分类保障模式。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设立县乡村三级流转服务机构,探索飞地入股、土地托管等方式,引导园区业主、农户规范开展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发展、集中连片经营和土地变股份、土地变收益,激活沉睡分散的土地资源。

  三是强化资金投入。采取政企合作发展方式,组建国有农业投资平台公司,承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照“政府基础投入引导+运营商提供要素支撑+创业主体发展效益单元”运营机制,将政府整合涉农项目建成的基础设施,折价量化给村集体经济代持占股49%,运营商吸纳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占股51%。目前,已有效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2亿元投入园区建设。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聘请“三农”工作顾问,引进湖北稻虾、安徽稻蟹创始人,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建立产业发展博士工作站,与京东集团合作建立数字农业信息平台、智慧农业管理中心,配备联合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装备台套,园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6%。

  五、联结化助农增收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最终目的是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开江县有效开发利用农村土地、人力等资源,探索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全力促进农民持续稳定较快增收。

  一是“土地入股”增收。成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户+合作社+园区”的模式,建立“土地入股固定分红+二次分红”利益分享机制,农民以土地入股龙头企业、开发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或由村集体代持股,二次分红按土地产出效益20%分成。

  二是“集体经济”增收。成立村集体农业发展公司,采取“自主发展、政融保融资、政府贴息”模式发展特色水产亩,建立“”村集体利益分配机制、“”资金托管利益分配机制,托管资金万元,集体经济年收益万元,帮助余农户户均增收元,吸纳1余名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核心区内实现人均年收入2.4万元。

  三是“劳务优先”增收。成立村级劳务服务中心,建立入股农民和脱贫户优先享有务工权的激励机制,组织余户农户参与项目开发、产业发展和经营管理,其中脱贫户占比40%,户均增收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