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医疗物资质量管理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情况,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管司司长刘卫军针对企业出口口罩到欧洲需要“CE认证”相关问题进行了解释说明。
刘卫军介绍说,质量认证是认证机构所开展的证明产品、服务或者企业管理体系符合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的证明性活动。这项工作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促进国际贸易,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中国,质量认证大致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强制性认证,一类是自愿性认证。所谓强制性认证,就是国家为了保护人身健康、安全、环境,对一些产品规定必须取得认证,没有获得认证,这个产品就不能出厂销售,也不能进口,也不能在经营活动中使用。而中国现在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中的产品,都跟消费者有直接关系,像汽车、手机、电脑笔记本、空调、洗衣机等,都属于强制性认证目录内的产品。刘卫军特别强调说,像医用口罩、防护服、呼吸机,在中国都属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必须符合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产品,并不属于强制性认证管理范围。谈到自愿性认证,就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愿申请开展认证的活动。
至于所谓的欧盟CE认证,刘卫军表示这并非一种认证制度,而是一种CE标志的准入制度,即按照欧盟规定,列入CE标志管理制度中的产品,必须加贴CE标志之后,才能进入到欧盟市场进行销售。证明这个产品符合了CE标志要求的评价手段主要有两方面:对绝大部分在CE标志管理制度内的产品,企业采取符合性自我声明的方式,按照相关程序要求,企业自己能证明产品符合相关要求,就可以把加贴CE标志,进入到欧盟市场;但是也有一些风险性比较高的产品,必须获得欧盟授权的公告机构认证,经过他们的认证,这个产品才能加贴CE标志。
刘卫军还介绍说,现在网上也有人谈到所谓的美国FDA“认证”,实际上FDA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它开展的所谓“认证”并不是一种认证评价活动,而是一种行政许可性质的制度,实质上是政府的注册管理。很多国家都对药品、医疗器械实行注册管理制度,并不是一种认证制度。
刘卫军表示,一些出口产品在认证活动中出现了问题,由于我国的质量认证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所以认证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是认证制度的生命。市场监管总局对认证活动依法进行监管,对出现的违法案件进行严厉打击。
以去年为例,市场监管总局查处了87家违规认证机构,占认证机构总数的15%,其中5家问题严重,直接撤销了资质。另外,2家国外的认证机构在中国没有经过批准,就非法开展认证活动,市场监管总局在网上进行了警示公告。对电商平台销售的认证产品,市场监管总局也加强了核查,去年电商就下架了多件相关产品,保护了消费者利益。
刘卫军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对防疫产品认证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查处,现在也正在查处冒用认证标志、虚假宣传认证信息的案件。特别是针对现在出口的一些不规范认证行为,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专门部署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这两天专项整治行动文件刚刚下发,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的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现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都在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整治重点主要有伪造冒用买卖认证证书、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认证活动、认证活动不规范以及认证价格违法的行为。
刘卫军介绍说,市场监管系统有投诉举报热线,也有网络平台,都可以进行投诉举报。刘卫军呼吁,市场监管系统非常希望,企业、消费者等都能积极参与对认证活动的监督,积极提供相应线索。
红星新闻记者赵倩严雨程北京报道
编辑刘宇鹏
(红星新闻V6.8全新上线,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