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列全市第一2022年前三季度,六枝特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10月26日,记者从六枝特区召开的农业现代化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六枝特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8.95亿元,增速4.9%,增速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一。

近年来,六枝特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主攻方向,聚焦“五大攻坚行动”推动农业现代化,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六枝特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六枝特区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国家级产粮(产油)大县、贵州省肉牛产业发展重点县等荣誉称号。

为推动全区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六枝特区大力实施粮食稳产保供攻坚行动。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采取“长牙齿”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守全区71.83万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6.7万亩,因地制宜推广山地农业机械化,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42%。紧盯关键农时季节,多措并举保障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生产,依托科技引领和技术服务提升粮食单产水平,确保粮食丰收。全年完成粮食种植54.47万亩、同比增长8.51%(其中夏粮完成20.58万亩、秋粮完成33.89万亩),产量预计达14.71万吨、同比增长10.7%。

大力实施农业提质增效攻坚行动。坚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累计建成农业特色产业82万亩。把提质增效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以“凉都三宝”为重点,建成猕猴桃“吨产园”0.9万亩、刺梨“千斤园”3.5万亩、茶叶“万元田”0.6万亩、大樱桃“高效园”亩。实现茶叶投产10.7万亩、精品水果(含猕猴桃)投产9.54万亩、刺梨挂果4.5万亩;完成“短平快”蔬菜种植19.07万亩,发展辣椒、生姜等优势产业3.79万亩,建成标准化蔬菜保供基地1.5万亩,中药材种植3.6万亩,主导优势特色产业面积稳定,产量和效益实现双升。

大力实施生态畜牧业振兴攻坚行动。按照“提生猪、增牛羊、扩家禽、养特色”的思路,加快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建成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57个。全力扶持国家和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建设。贵州二表哥公司“凉都跑山猪”养殖场成为全省最大的土猪养殖基地,获评省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正在申报国家级)和“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六枝大北农梭戛母猪场获评省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正在申报国家级)和“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全区生猪存栏21.68万头、同比增长22.98%,出栏18.53万头、同比增长22.52%。肉牛存栏8.93万头、同比增长24.13%,出栏2.05万头、同比增长21.31%。以提品质、降成本、增效益为重点,推进生态家禽扩能提质。家禽存栏.89万羽、同比增长17.3%,出栏.53万羽、同比增长12.85%,禽蛋产量.8吨、同比增长32.49%。大水面生态养殖达3.4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吨。

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攻坚行动。紧盯规模化产业基地和优势单品,狠抓农产品原材料补链、提标扩能强链、精深加工延链,打造加工产业集群,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培育和引进优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家,年产值万元以上的企业6家。上半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53.7%,预计年底可达到58%。

大力实施优质农产品品牌培育攻坚行动。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抓手,狠抓农产品源头质量安全,推动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入驻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企业39家。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累计认证绿色食品32个、有机食品8个、地理保护标志产品11个,岩脚面、郎岱酱、牛场辣椒、落别樱桃、月亮河有机红米、九层山茶叶等一批农特产品品质越做越优,“六枝六味·有滋有味”区域公用品牌越来越好、越来越响。

下一步,六枝特区将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性工作抓实抓牢,紧盯农业现代化“五大攻坚行动”不放松,采取“六双”硬措施(双保:保种植面积、保粮食产量;双调:调产业结构、调种植区域;双提:提管护水平、提单产质量;双促:促品牌创建、促精深加工;双强:强科技支撑、强技术服务;双增:增综合效益、增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胡耀元顾冰洁

编辑鲁媛

二审刘定珲

三审马刚孙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