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添加剂滥用、重金属污染、病原菌滋生屡有发生,消费者为了追求健康安全的食品,把目光投向了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上的一个小小的“有机认证”标签,价格便会扶摇直上,比普通的贵上几倍甚至上十倍。而消费者在选购食材时,也总会对包装上贴有“有机食品”标志的产品情有独钟。
但最近有业内人士在朋友圈披露:被消费者心心念念的“有机认证”农产品,其实只要给钱就能办,花钱就能贴上有机标志。这些有机农产品认证代理公司的业务人员告诉他,可以帮他代办有机证书,其中咨询费加认证费1.8万,再加上水、土、农产品相关检测、审核费用及交通费四五千,合计约2.4万,即能拿到有机认证。
这位业内人士还说,除了花钱就能办证外,业务人员还“耐心指导”他如何蒙混过关。
比如问到农场为防治病虫害,农药使用较为频繁,业务员就好心告之有办法变通处理,只要最终产品检测无农残就可以;提到土壤用了除草剂,且农残有点超标,业务员提醒说,检查的时候就不采集那块超标土壤,现场不要有除草剂使用的痕迹就行。
其实,有机产品市场乱象一直存在,几乎从有机的理念进入中国的第一天起,造假就一直如影随行。去年,央视焦点访谈就曝光了有机蔬菜背后的真相:有机蔬菜认证花钱就能买、贴牌生产、产品检测环节存在漏洞、各种“李鬼”有机农产品在市场上大行其道,牟取暴利,真实情况让人触目惊心。
正如这位业内人士在朋友圈所说,有机认证的价格倒是有标准,认证的方法也可以变通,这样的有机认证,实际是“有病”认证。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不少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吃的饱”,而是更加关心吃的是否安全。作为最贵也是最高标准的有机食品,是禁止使用一切化学农药的,而这些经过“有机认证”的农产品竟存在农残超标现象,结果均检测出多种有机生产中禁用的农药残留。
央视实地调查有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比如“有机白菜”氯氰菊酯和氟吡菌胺残留量超标,其中氟吡菌胺残留达到10.1mg/kg,超出国家标准20倍。这不仅使消费者权益受损,还埋下了安全隐患,造成食品安全危机跌出。
与此同时,因农残被拒的中国进口有机产品也越来越多。美国USDA有机食品计划发现中国4家公司使用带有“有机”标签的伪造证书,在发现中国来源生姜中含有涕灭威残留后,零售链全食品市场更换了其有机姜的供货源,致使中国有机食品遭遇出口惨败。
另外有机认证混乱,导致消费者对有机食品产生不信任感,有机产品深陷“信任危机”。据调查,73.8%的消费者认为有机产品价高质低,对有机产品真实性普遍心存疑虑。而信任是有机行业推广的核心基础,缺失了信任,有机将不被社会认可,人们也不愿意为有机产品买单,这都在摧毁有机整个行业。
有机市场乱象,伤的不仅是消费者的信任,更是让真正的有机从业者痛心不已。相对来说,真正的有机产品是等级最高、安全性最好的食品,其生产成本也最高,自然售价也高。但这些不法之徒把普通农产品贴上假冒有机标识,获利瞬间翻番,却不知带给诚信生产者伤害有多深。
比如,有机认证的有效期一般为一年,而且一年收获多茬的农作物,每次收获时都要对其进行复检,而每次复检,种植户均要向检测机构重新支付高额的检查费用。
真正的有机农产品种植要求相当严苛,不能使用任何化学物质,病虫害防治要全部采用物理或生物防治的方式,甚至要手动捉虫除草,使得有机生产成本远高于普通农产品。
市场上没有认证资质的中介机构五花八门,要交钱两三个月就可以“神速”拿到认证证书,而真正做有机的仅认证就需要3年时间。
伪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普遍比真正的有机产品便宜很多,这导致一些真正从事有机产业的企业生存困难,真正的有机产品买不上价钱,真正的有机产品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窘境。
有机产品认证乱象不仅影响有机产业健康发展,还给生态环境埋下隐患。央视实地调查经“认证”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田间都是农药瓶子,各种尿素化肥袋子,甚至附近还有工厂等污染源,基地也没有进行隔离带处理。这种认证的有机并没有保护生态环境,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致使天敌消灭、病虫害抗性增强、土壤侵蚀、农田环境进一步恶化。
央视实地调查有机蔬菜基地,田间各种化在虚假横行,监管缺失的现实下,生产企业和种植户只能靠行业自律来保障有机农产品的品质。与其花大价钱去做有机认证,不如更倾向于把钱拿来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上下功夫,比如使用绿色安全的生防技术、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害。
有机农业的发展,不仅仅为了食品安全,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倒逼认证机构当好有机产品的“守门人”,而不是有机认证的贩卖商;做有机农业的农人们要提升有机产品公信力,让真正的有机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消费者也应该正确理解有机概念,给有机多一些支持和陪伴,大家共同努力,让我们的有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