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7月24日电题:中条山下绿意浓——一个“资源穷县”的生态发展之路
新华社记者陈忠华、刘扬涛
位于山西南部、中条山下的芮城县无煤无矿,曾被称为“资源穷县”。
近年来,芮城县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树立全新“资源观”,走上一条颇具特色的生态发展之路。
如今的芮城,山水之间,绿意浓浓。
(小标题)“绿水青山”成最大资源
夏至时节,久旱的中条山迎来一场甘霖。芮城县东山底村的背后,被雨水浸过的虎庙山绿意更浓,一排排侧柏挺直了腰杆,生机盎然。
82岁的老党员高文毓站在山巅,望着他亲手栽下的树林说:“回来20年,咱就干了这么一件事。”
高文毓曾是山西省水利厅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的一名高级工程师,怀揣“绿化家乡”之梦,退休后回乡承包荒山,带着家人植树造林,20年冬去春来,硬是把万亩荒山变成了一片绿色林海。
早在年,当煤、焦、冶、电等产业在其他地方兴起时,资源匮乏的芮城悄悄将目光聚焦到了“生态资源”上,在全省率先提出“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指标体系等,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从那时起到现在,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芮城县县委书记张建军说。
认准了“生态之路”的芮城人,十几年坚持植树造林、治理污染、美化环境。到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4.6%,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超过天,在山西名列前茅,全县10个乡镇全部建成省级生态乡镇。
良好生态给芮城带来的后发优势逐渐显现,绿水青山已成为这个“资源穷县”最大倚仗。年12月,芮城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小标题)“生态理念”助力高质量发展
“从煤气炉到天然气炉,再到现在的电熔炉,玻璃烧制热效率提高了4倍,污染排放大幅下降。”山西宏光医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怀民说,为了研发节能环保的新熔炉,公司这两年经历了“建炉、推炉、再建炉”的多次改造。
张怀民说,之所以如此急迫地投入巨资升级改造,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另一方面是顺应环保政策,实现绿色发展。
“在芮城,生态优先已成为一种高度自觉。”运城市生态环境局芮城分局局长郑杰说,去年有一家化工企业想来芮城建厂,意向投资达40多亿元,但县里经过审慎分析,认为它属于高耗水行业,与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不符,予以拒绝。
近年来,芮城县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多次拒绝污染项目入驻,查封关停30余家环保不达标的造纸企业和建材生产企业。同时,大力推动产业格局重构,积极倡导培育新农业、新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高端技术产业,着力打造绿色发展增长极。
走进芮城县光伏基地,一排排光伏板好似给中条山披上了一道道铠甲。凭借良好“风光”,芮城已建成装机容量5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和7万千瓦的风电场,年累计生产清洁电量9.08亿千瓦时,不仅完成了清洁电力的全覆盖,而且实现了绿色能源的纯外输。
年,芮城县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6%以上。芮城县县长尚玉良说,“大生态”理念如今已成共识,在生态文明建设统领下,全县产业正向高质量发展加速迈进。
(小标题)“美丽生态”回馈收获和幸福
“今年苹果供不应求,刚刚一位山东客户跟我联系出口订单,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他库里没货了。”芮城县惠丰果品合作社社长王亚平说。
3年前,国外水果商第一次找到王亚平。“那时候心里没底,不知道咱芮城的苹果能不能达到人家的标准。”王亚平回忆说,年她的苹果第一次出口加拿大,没想到一上市就受到青睐。
王亚平说,是家乡的好山好水好空气造就了优质苹果,也造就了山西唯一一块通过GAP(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苹果生产基地。
芮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铁宁说,芮城的苹果、花椒、芦笋、屯屯枣和香椿先后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仅“芮城苹果”就带动全县水果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连续4年位居山西首位。
随着圣天湖、大禹渡、西侯度遗址等一批旅游景区的开发崛起,旅游业也已成为全县战略性支柱产业。年,全县游客接待量.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9.1亿元,增幅均接近30%。
“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幸福。”芮城县副县长赵伟兵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