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稳住基本盘守好压舱石北疆

奋斗:把总书记的嘱托落在实处

希望内蒙古的同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定位,毫不放松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并同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增加农牧民收入。

——摘自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

内蒙古是全国粮食主产省区之一,是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全区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聚焦聚力结构调整、优势转化、提质增效,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深化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牧民富裕富足。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内蒙古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再谱新篇。

3月22日上午

中国·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指数

在北京发布

这是全国首支粮食发展综合评价指数

一组组数据让人兴奋不已

年,粮食产量达.8亿斤

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七连丰”

粮食生产、粮食购销

综合保障能力分项指数显著增长

成为驱动总指数上升的重要因素

粮食净调出量由年的约30亿斤

增加到年的约亿斤

增长了6.72倍

到年

内蒙古粮食调出量指数显著上升

达.29点较基期上涨.29%

这表明

内蒙古销往区外的粮食越来越多

“指数化”数据

是我区粮食高质量发展的佐证

也是我区成为国家的

“粮仓”“肉库”“奶罐”的最好证明

  “当前正值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各地要不违农时地谋划好组织好各项工作,加强农机、农资、种子供应储备,研究搞好市场供需调度和产销对接,为今年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打好基础。”3月16日至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在巴彦淖尔市调研时强调。

回眸,成绩令人振奋——

农畜产品加工业稳中有进

年,全区销售收入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完成增加值.5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65%。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形成奶业、玉米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肉牛、肉羊、马铃薯、杂粮、小麦、向日葵、蔬菜、羊绒、大豆、饲草等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创建了内蒙古草原肉羊、河套向日葵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和产业强镇建设成效明显

已创建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了7个自治区级产业园,创建了27个产业强镇,形成主导产业地位更加突出、产业链条深度融合、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的县乡产业发展新格局。

培育壮大区域公用品牌

创建了10个国家级、19个自治区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锡林郭勒羊肉、科尔沁牛、乌兰察布马铃薯、兴安盟大米等11个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年“天赋河套”品牌影响力指数位居中国区域农业品牌第一,授权产品实现溢价30%以上。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

累计认证总数达到个,总产量.21万吨,有机产品产量全国第一,对18个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了保护工程,5个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单。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开局“十四五”

启航新征程

应变局、开新局

稳住“基本盘”

守好“压舱石”

放眼全区

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

农牧业由增产转向提质

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加速构建

镜头1:

“收获季”来了

虽然是春季,但对于临河区白脑包镇民富村农民李世忠来说,他的“收获季”已经到来。“这栋温室从3月中旬开始采摘,每天采摘多斤黄瓜,每斤能卖到2.7元。”正在鲜农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温室里采摘黄瓜的李世忠乐呵呵地说。年,李世忠将老家的70多亩土地转包出去后,以每亩1.5万元的价格承包了产业园里的一栋占地3亩的温室大棚,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从种苗供应、科技服务到瓜菜销售,全程由企业负责,他和老伴儿按照种植规程打理好温室就行。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立足农牧业资源优势,以“天赋河套”品牌为引领,全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统筹整合涉农涉牧资金,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和培育力度,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培育引进恒丰、兆丰、河套酒业等一大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销售收入万元以上的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达多家。与此同时,因地制宜鼓励和引导种养大户、流通大户、经纪人组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林业、渔业以及社会化服务、流通等专业合作社多家,有力促进特色农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在五原县天吉泰镇二合永村,村民王永杰家靠着龙头企业带动走上了致富路。“前年,我从金草原公司领回25只母羊和1只种公羊进行饲养,去年向企业交售了66只羔羊,卖羊收入7万多元,当年就回本了。再加上自家的27亩地种着玉米、葵花,去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聊起收入,王永杰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王永杰口中的“金草原公司”,是当地的一家肉羊养殖加工全产业链企业,存栏繁育母羊15万只,年出栏加工谷饲羔羊45万只,是目前全国单体养殖规模最大的金草胡羊养殖基地。从产业链到致富链,巴彦淖尔市着力构建打造地域特色鲜明、利益联结紧密的农牧业产业体系,重点培育形成粮油、乳肉绒、果蔬、蒙中药材、饲草、生物质能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订单契约型、服务协作型、股份合作型等9种农企利益联结方式,全市农企利益联结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辐射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20万户农牧民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年,全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8.5%。

镜头2:

“算账养畜”是方向

3月26日,位于东乌旗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的民族传统产业创新创业园里人声鼎沸、乳香四溢。该旗推进奶业振兴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现场会正在这里举行。近年来,东乌旗通过“奶农+小作坊+销售点”“奶农+合作社+公司”等模式推进奶业发展,使全旗奶制品生产走向了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在一系列奶业振兴扶持政策的引领下,传统奶制品产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截至年底,锡林郭勒盟民族奶制品SC生产企业达到14家,登记的规范小作坊达到家,待规范的家庭式小作坊有多家。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立足资源优势,全领域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步伐,不断提升畜产品的高端供给,促进畜牧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深层互动,逐步走上现代化畜牧业发展之路。年牧业年度,全盟牲畜存栏数较“十二五”末压减了万头只,压减幅度达到15%,基本实现了草畜平衡。期间,锡林郭勒盟一方面采取“天然放养+舍饲补饲”的方式,全面推行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促进草地自我修复;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减羊增牛”,走“少养精养、算账养畜”的路子,打造全国肉羊优势区、特色肉牛产业带,既保证了草畜平衡,又促进了牧民增收。“十三五”时期,锡林郭勒盟大力发展以安格斯、西门塔尔为主的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和乌珠穆沁、苏尼特、察哈尔羊为主的优质良种肉羊产业,着力打造中国中高端生态畜产品之都。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66亿元,共引进优质良种肉牛9.92万头。如今,锡林郭勒盟安格斯肉牛养殖规模已居全区首位。今年,全盟种牛场将达到20处、核心群达到群,肉牛存栏达到万头。目前,该盟13个旗县市(区)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均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0个畜牧业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定,“乌珠穆沁羊肉”“苏尼特羊肉”“察哈尔羊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登记。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促进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坚持绿色兴农兴牧,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积极发展生态农牧业,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聚焦区域优势品种,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增加优质高蛋白、功能性大豆供给,发展优质粳稻和中强筋小麦,建设马铃薯种薯基地,实施奶业振兴工程,推进肉牛、肉羊等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因地制宜建设若干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带和农牧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实施种养加结合、草畜一体化工程,加快发展现代饲草产业,大力调整玉米种植布局和品种结构,培育壮大玉米生物制药等产业。

路径,清晰准确行动,坚定有力当新芽和花蕾挂上枝头的时候生机勃发的内蒙古大地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现代农牧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能力,推进农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新建高标准农田万亩,持续推进盐碱化耕地改良和黑土地保护性耕作。

——守住耕地红线,规范占补平衡,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设农作物、林草和畜禽种质资源库,提高育种创新、良种繁育能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强化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深入推进奶业振兴,鼓励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建设奶源基地和牧场,支持传统乳制品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推行标准化饲养,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支持肉乳兼用品种发展。

在发展定位上突出“全面”在工作谋划上突出“务实”在目标追求上突出“致远”粮食生产抓紧抓好农牧业结构调活调优产业融合度稳步提升在广袤的北疆大地上找准定位、锚定目标全力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正如火如荼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奋力推进

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包思勤

  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而量身定制的发展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和鼓励内蒙古抓好“三农三牧”工作,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指出:“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并同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增加农牧民收入。”

  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发挥内蒙古得天独厚的农牧业资源优势和农牧业产业化优势,坚持打好绿色牌、特色牌、质量牌,从战略高度加快布局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清洁化数字化转型,力争“十四五”时期实现我区农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历史性转变。坚持绿色兴农兴牧,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牧业;显著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幅增加优质特色安全的绿色农畜产品供给;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行稳致远建好“压舱石”

◎安华祎

  粮食产量实现“十七连丰”,肉类产量实现“十六连稳”,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位居全国第一,玉米、奶牛、肉牛、肉羊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蹄疾步稳……近几年,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内蒙古农牧业,不仅成为地区发展的“压舱石”,也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自己应有的力量。

  众所周知,内蒙古区位优势独特、资源禀赋突出、生态环境优良,是生产绿色农畜产品的“天赐宝地”,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粮仓”“肉库”“奶罐”。把内蒙古建设成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区一以贯之的殷切期望,更是我们锲而不舍的目标和责任。

  不行不至,不为不成。实践证明,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不能仅仅依靠大自然的馈赠,更要走好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各地要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的方针政策,推动农牧业发展向优质高效转型;要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坚持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不断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要千方百计推动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打造更多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集群。

  好山好水出好果,好果还得好吆喝。科尔沁牛肉、兴安盟大米、乌兰察布马铃薯、大兴安岭黑木耳、河套面粉、武川莜面……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区集聚多元优势的“蒙字号”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释放出无与伦比的品牌魅力与市场活力。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亟需我们推出更多具有内蒙古特色、高品质、有口碑的“金字招牌”,让更多纯天然、无污染、好味道的农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东风入春化雨,汗水落地生金。前不久,内蒙古农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试点建设考评位列全国前三。乘胜追击、主动作为,练好内功、提质增效,就定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价值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行稳致远建设好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来源: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